企業新聞
NEWS
“這么多專利證書!”走進廣州達橋食品設備有限公司,立刻被貼滿專利證書的“專利墻”吸引了目光,情不自禁發出贊嘆。載滿榮譽的“專利墻”承載了廣州達橋食品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李益和研發團隊無數個努力奮斗的日夜,記載了他們一路走來為“達橋智造”所付出的辛勤汗水。56張專利證書,每一張都在無聲地說著同一句話:“打破農產品加工技術性壁壘,我們是認真的!”
孜孜以求突破技術瓶頸
十幾年前,楊李益放棄華南理工大學和國營食品加工廠優厚的科研條件和薪水待遇,毅然創辦食品設備制造廠。十幾年來,他主動尋求轉型,瞄準農業領域共性問題,順勢尋求解決農業機械瓶頸技術。楊李益結合自身生物化學研究經歷與機械工程交叉學科所帶來的優勢,進行果皮處理裝備制造領域的研究,在國家農業政策發展的大勢下,楊李益在果蔬預處理裝備產學研合作上專門研制自適應瓜果前處理單機和加工線。目前,楊李益個人獲國家專利56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2020年評為“國際數字農業先鋒人物”。
楊李益開始研究果蔬預處理技術的初衷非常簡單。他發現,世界上的瓜果蔬菜上百種,外觀形狀豐富,軟硬不一,內部構造多樣,很多果蔬限于技術能力,價值不能充分利用,白白浪費。怎樣研發一種機器可以精準去皮、去籽,還能去核呢?楊李益不斷考察同類設備,在國內外行業領域了解果蔬去皮處理技術的發展狀況。通過了解他發現,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能夠根據果蔬形狀和構造精準果肉剝離的設備。這個發現并沒有讓楊李益退縮,反而讓他看到商機,更加堅定了研制設備的信念。
楊李益結合之前所學專業,受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啟發,把100多種瓜果按直徑分成大、中、小、微四類,采用光機電一體技術,研制出了對應的四型機器——大果削皮機(兼容28種瓜果)、中果削皮機(兼容25種)、小果去核機(兼容33種)、微果去皮機(兼容11種)。用有限的4臺機器,解決了無限形狀的近百種瓜果去皮、去籽和去核難題。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是農業現代化重要標志,楊李益發明的設備不僅應用于食品企業加工廠,還為鄉村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河北易縣獨樂鄉引進楊李益研發的設備削凍柿子成世界首創,據村民介紹,機械化前,削凍柿子需要大量勞動力參加,不僅速度慢,產品質量不高,還浪費嚴重;引進設備后,不僅提高了效率,成品率還大大提升,經濟效益日益明顯。
多項核心技術居世界前列
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楊李益沉下心、鉆進去,通過學術交流、平臺共享、團隊協作等方式,與合作單位建立緊密可信的合作模式,他主動站在實用目的的角度,積極探求產品的可行性新機制。疫情期間,原來用工方便的醫院、高校、工地等單位的飯堂工人難以返崗。楊李益自告奮勇,把實驗室正在改進的南瓜、胡蘿卜等蔬菜瓜果削皮技術貢獻出來支援抗疫,不僅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還提高了效率。幾個月的短短時間內,瓜果削皮技術被用到周邊多家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這項技術經過數次迭代,成為了餐飲業的“明星”產品。
楊李益坦言,自己在研發實用技術的過程中收獲滿滿,“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接地氣,造福社會發展和當地經濟,無疑是最令人欣慰的。”楊李益說,“另一方面,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我們也出了不少專利成果,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同時,拓寬了眼界,有利于發現新的研究課題。”2017年楊李益與多位業內教授合寫《食品物理加工技術》專著,在此書中楊李益率先提出類球形果蔬“三去”機械自適應理論及削皮機數學模型;2018年楊李益參與曾新安和丘泰球教授提出“果蔬分解加工理論”,并在工廠中逐一得到驗證,為促進果蔬加工事業作出了獨特貢獻。
“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結在車間里”是楊李益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果蔬前處理裝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中運用了多項核心技術,凝聚了楊李益和團隊人員多年的心血。看著種種成果在各個加工廠里大展身手,楊李益和他的科研團隊感到由衷的欣慰。而這些領先世界水平、填補行業空白的專利技術問世,無疑鼓舞了眾多的相關從業者。
第十二屆全國農產品貯藏加工科技交流大會新成果展示與科企融合大會上,楊李益就類球形果蔬前處理裝備自適應理論和產品功能做過詳細闡述。他提到,全球常見瓜果有100多種,它們的外形極不規則,對果蔬分選、檢測、清洗、去皮、去籽、去核、分切的機器應該有自適應功能,機器能自動適應瓜果長短、粗細、彎直、凹凸、軟硬、脆韌,機器做到加工效果接近人力加工,前處理技術尤為重要,可預防瓜果破碎,使鮮切、果脯、果干、腌制、罐頭、速凍、固體發酵等產品實現機械化生產。
榮譽是對技術能力最大的肯定。十八年來,楊李益專做瓜果前處理裝備,其技術能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公司入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8年獲中國削皮機第一品牌, 2020年中國農學會評為“十大新裝備。目前,自主專利和標準瓜果削皮機市場覆蓋全國各省市,4型單機通過歐盟CE認證,出口近30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我將繼續發揮自身的技術創新優勢,推動國家在現代農業方面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無論企業走多遠,楊李益都保持著這份守正創新的家國情懷。